年齡只是自然狀態,逆生長的人其價值貢獻并不受年齡影響。
書名:《毫無意義的工作》
作者:[美] 大衛·格雷伯 著
譯者:呂宇珺
|內容簡介
凱恩斯曾在20世紀30年代預言:到20世紀末,科技水平將足夠進步,人們每周的工作時長會縮短至15小時。但如今,人們在工作上花費了更多時間。 你的工作對世界做出貢獻了嗎?2013年,大衛·格雷伯在《談談“狗屁工作”現象》一文中提出了這個尖銳的問題,在幾周內收獲了超過百萬次的閱讀點擊,并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直到現在,它仍然是人們深切關注的議題。 是誰在創造這些毫無意義的工作?它是如何降低效率,阻礙個人價值的實現,加劇不公平的?在這本書中,作者以犀利的筆觸,將自己的觀察、研究與反思悉數呈現,剖析了困擾世人的當代社會病灶。
|作者簡介
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占領華爾街”主要參與者,先后任耶魯大學副教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師承人類學家馬歇爾·薩林斯。出版有《債:5000年債務史》,受到《21世紀資本論》作者托馬斯·皮凱蒂的高度贊譽。
|編輯推薦
1·大衛·格雷伯是享譽世界、備受尊敬的人類學家、社會學家,耶魯大學前教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人類學教授、“占領華爾街”運動發起人。
2·托馬斯·皮凱蒂推崇作者洞見,中文版由梁永安、嚴飛作序,陳嘉映、項飆、劉擎、羅家德、馮侖聯袂推薦。
3·引發全球百萬人討論,高居亞馬遜勞資關系榜首,輸出17種語言,《衛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專題推薦。
4·議題的重大現實意義:以社會學、經濟學和大歷史視角,對勞動價值進行21世紀新討論,揭示效率和不公平的根源性問題,幫助社會和個人回歸價值。
|專家推薦
我一向知道,我們文科人士所從事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毫無意義,卻不知道,一家民意調查機構對各行各業英國人的調查表明:竟然有超過1/3的人認為他們的工作對他人、對社會并無意義。這本書探討了“毫無意義的工作”劇增這一現象的方方面面,并嘗試找出它背后的社會結構到底出了什么毛病。
——陳嘉映 哲學學者
很多受過良好教育、收入頗豐的中產階級,卻覺得自己每天忙碌的工作毫無意義,他們因此困惑、沮喪甚至抑郁。為什么公司會花錢雇人做沒有產出的事情?通過和大量做“狗屁工作”的人的交流,作者告訴我們,今天的資本主義已經不再是原來設想的市場經濟,而更接近準封建式的管理主義。狗屁工作的功能不在于提高效率和產出,而在于維持現有的秩序、維持既定的權力關系。這是一部將理論分析和人們的真實焦慮以及現實變化緊密結合的典范著作。在這本書里,我們看到作者的良心和關懷,看到理論分析的穿透力,看到需要變革的緊迫性。
——項飆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這部犀利的著作揭示了“勞動異化”的當代形態:許多人從事著毫無意義的工作,卻仍然自欺欺人地忙碌其中。格雷伯認為,這種現象造成的“精神暴力”讓人陷入憤怒與怨恨,也讓社會承受了巨大的代價。這位天才的人類學家雖然時有偏激之處,卻能激發讀者思考和探尋:在無聊的勞作或是失業之外,我們是否還有其他選擇。
——劉擎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這本書引發我們深思。想想我們眼前社會治理或企業管理的例子:一堆人天天想著發明表格,又創造了五倍的人來填表,加兩倍的人來審表。大家都很忙,卻沒人敢問:“沒這些表,世界會不同嗎?”這本書直指社會系統背后的政治、經濟、體制的運作,幫助我們回答了“為什么會有如此多這樣的工作”的疑問。
——羅家德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和公共管理學院合聘教授、
《中國治理》、《復雜思維》作者
作者以人類學和社會學家的洞察力和深刻論述告訴我們,人們只有掌控自我時間,才能發揮天賦和創造力,邁入追尋精神價值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進步。
——馮侖 御風集團董事長、萬通集團創始人
如此普遍的“無意義的工作”,卻是當代世界無數年輕人趨之若鶩的追求目標,形成超大規模的“內卷”。這本書就是想給忙忙碌碌的人們按一下暫停鍵,在思想的深呼吸中重新打量一下自己的工作,做出新的選擇。
——梁永安 復旦大學人文學者、作家、旅行攝影師
?完成了每月KPI考核目標之后,今天的年輕一代仍然充滿惶恐和迷茫,擔心現在行業里學到的、能復用的場景非常有限:“我會做數據透視表,會寫日報、周報,但如果有一天我被裁員了,還能做什么?”如同螺絲釘一般的存在,如果有一天換了臺機器,是否就擰不上了呢?
——嚴飛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鈦空時間新書推薦——《毫無意義的工作》
原價:¥79
鈦空艙特惠價:¥69.4
透過工作表象,探索社會本質問題,幫助社會和個人回歸價值,趕緊下單購買吧!
前往鈦空艙主頁領取優惠券下單更優惠
長按下方二維碼,立即購買
北京/天津發貨中通/圓通快遞
▼
工作怎樣才是對自己有意義的,也許見仁見智,但學習卻是終身性的,寬博士獨家解讀《納瓦爾寶典》,從書中總結了納瓦爾的“理性佛系”的經濟思想,并從中剖析了納瓦爾成功的核心,幫助大家在生活中做自己、找杠桿,構建自己的體系及能力,成為終身學習者,實現自己精彩的人生。
我們擁有休息的權利,娛樂的權利
“狗屁工作”,不想上班
為什么要異化我們的工作
什么是意義,工作本身就是意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