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3月9日晚間,寧德時代發布了2022年財報,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兩大核心業務均以極大領先優勢穩坐全球市占率第一的背景下,寧德時代賺了300億。
財報顯示,2022年,寧德時代實現營收3286億元,同比增長152.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為307.3億元,同比增長 92.89%。產品方面,公司實現鋰離子電池銷量289GWh,同比增長116.6%,其中動力電池系統銷量242GWh,同比增長107.09%。
寧德時代營業收入整體情況(單位:萬元)
然而,與財報中亮眼成績相伴的是,2月以來寧德時代股價累計跌幅近15%,以及通過“鋰礦返利”發起價格戰的傳聞。面對日益加劇的行業競爭,疊加補貼退出、增長放緩、供給增強,被稱為“寧王”的寧德時代依然還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內降外升,動力電池市占率受考驗
寧德時代的三大業務根據營業收入高低排序,分別是動力電池系統業務、儲能系統業務和電池材料及回收業務,其中最為核心的仍舊是動力電池系統業務。財報顯示,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2366億元,同比增長158.6%,營收占比維持在72%左右。
寧德時代主要業務類型(單位:萬元)
不過,從去年開始,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市占率便受到挑戰。根據SNEResearch統計,2022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使用量市占率為37%,較上年提升了4個百分點,連續六年占據動力電池使用量全球第一的位置。
但仔細觀察國內外的市占率卻存在“內降外升”的趨勢。數據顯示,2022年寧德時代的國內裝機量為142.02 GWh,同比增長76.4%,但是在市占率方面卻較為罕見的跌破50%大關來到48.2%。
市占率變化背后是國內友商的窮追猛趕。
2022年3月份因材料成本上漲,寧德時代提價后,許多新能源車企就開始尋找替代品。9月,小鵬汽車宣布寧德時代不再是其主要電池供應商,轉而選擇了與幾家規模較小的生產商合作,其中就有欣旺達、億緯鋰能和中航鋰電。
不過,這三家還不是競爭的全部,更重要的競爭對手是比亞迪。
根據SNE research發布的2023年1月份的全球動力電池裝車數據顯示,雖然寧德時代以11.2GWh的電池裝車量仍居于首位,但同比增長率僅為6.5%,不僅低于市場平均增長率,而且增速也大幅低于排名第二的比亞迪。
雖然比亞迪的電池一直以自用為主,與寧德時代也并未如其他電池廠商一樣直面競爭,但2022年比亞迪拿下了185萬輛電動車的銷售成績,不斷攀升的電動汽車占有率也讓寧德時代更加不敢掉以輕心,想要牢牢抓住手里的客戶。
在剛剛開始的2023年,寧德時代就提出“鋰礦返利”計劃:未來三年車企采購的部分電池價格將按照碳酸鋰20萬元/噸成本結算,但是簽署這項合作的車企,需要將未來三年約80%的電池采購量承諾給寧德時代。
這一計劃提出后被外界普遍認為是寧德時代針對二線電池廠商發起的價格戰。不過,寧德時代方面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否認了這一說法,并稱“公司鋰礦分享不是出于降價的目的,而是我們有一些礦產資源,不想獲取暴利,希望可以與長期戰略客戶分享,正在推進相關溝通”。
與國內市占率下降形成對比的則是海外市場。財報數據顯示,寧德時代海外裝機量為49.58 GWh,同比增長161%。
顯然,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同比增長幅度,寧德時代的海外裝機量水平都超過了國內裝機量水平。事實上,寧德時代早在多年前便開始布局海外市場,歐洲是其重要戰場。
2014年,寧德時代在慕尼黑成立子公司;2018年,寧德時代宣布計劃在愛爾福特建設其首家電池工廠,并于2022年投產。
隨后,2022年8月,寧德時代宣布投資73.4億美元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設100GWh電池廠。9月,寧德時代宣布第三家歐洲工廠將在五年內投入運營。
寧德時代在歐洲的戰略就是靠近其客戶,包括梅賽德斯-奔馳、寶馬、Stellantis 和大眾。
歐洲市場之外,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在去年年初的投資者大會上表示:“美國市場,寧德時代是一定要進去的。”在2022年3月,就有媒體報道,寧德時代考慮在北美投資50億美元建廠,就近供應特斯拉等車企。
直到今年2月14日,福特正式宣布已經與寧德時代達成了一項新的協議。根據該協議,寧德時代將為福特在美新建的磷酸鐵鋰電池工廠的生產提供技術與服務支持。而福特工程師將會負責電芯與整車集成工作。
不過,作為行業巨頭,寧德時代更加容易受到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尤其是在美國試圖限制電動汽車供應鏈對中國公司的依賴并鼓勵汽車制造商在北美生產的情況下。
占比擴大但毛利率低,儲能會是新看點?
在寧德時代的財報中,除了核心業務動力電池之外,儲能電池系統板塊表現也頗為亮眼:2022年貢獻營收449.80億元,同比增長230.16%,營收占比進一步擴大到13.69%。對比2017年,這一業務的營收僅為1645萬,占比0.08%。
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市占率達到43.4%,較去年同期提升5.1個百分點,連續2年排名全球第一。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兩會期間,專門帶來一份支持儲能行業發展的提案,對儲能的重視可見一斑。
據了解,寧德時代已與國家能源集團、國電投、中國華電、三峽集團、中國能建及NextEra、Fluence、Wartsila、Tesla、Powin、Schneider Electric、Eaton等國內外企業建立了合作。
2022年下半年,寧德時代接連兩個月簽下美國儲能大單。先是宣布與美國儲能技術平臺和解決方案供應商FlexGen達成合作協議,將在三年時間內為后者供應10GWh的儲能產品。之后再與美國公用事業和分布式光伏+儲能開發運營商Primergy Solar LLC達成協議,為Gemini光伏+儲能項目獨家供應電池。
不過,就在儲能業務從0.08%的占比一路擴大到13.69%的時候,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儲能電池系統毛利率只有17%,比動力電池系統業務的毛利率還少。
財報顯示,2022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和儲能電池系統的毛利率為17.17%和17.01%,分別較上年下降了4.83和11.51個百分點,均為近4年來最低點。
寧德時代各業務毛利率情況(單位:萬元)
不過,東吳證券預測,隨著寧德時代儲能新項目的交付,價格傳導順利的情況下,2023年該公司儲能電池系統業務的毛利率將在20%-25%之間。
除了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兩大核心業務備受關注之外,與寧德時代此前的歷年年報相比,2022年年報的主營業收入中行業類別首次增加了“采選冶煉”行業,產品類別中首次增加了“電池回收”和“電池礦產資源”兩個項目。
財報顯示,電池材料和回收的收入為260.3億元,同比增加94.7%,占總營收的7.92%;電池礦產資源收入達到了45.09億元,占總營收的1.37%。
財報中的這一變化,也顯示出了寧德時代對于產業鏈上下游的投入與關注,且也在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財報中,寧德時代就提到,公司通過自制開采、投資入股、合資合作、回收利用等方式進一步完善電池礦產資源和上游材料領域布局,打造供應鏈韌性。
在未來的技術路線布局方面,寧德時代保持了對全技術路線的關注。顯然,小賺300億后,寧德時代全球第一的位置還是穩的,但面臨競爭的加劇,即使是行業第一也不敢掉以輕心。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韓敬嫻,編輯|張敏)
挺有深度的,不錯